教育部簡報〔2022〕第68期
天津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關于思政課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緊緊圍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聚焦發揮思政課關鍵課程作用,在機制建設、課程改革、師資隊伍、課內外協同等方面深化改革創新,積極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全面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理論素養,努力培養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堅持政治統領,推進機制建設一體化。一是領導率先。把提高中小學思政課質量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納入市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重要議事日程,落實黨政領導干部走進學校聽講思政課制度,市委主要負責同志帶頭走進學校課堂聽課講課。落實學校黨委書記、校長講好“開學第一課”制度,舉辦全市學校黨委書記、校長講思政課大賽,推動實現以賽促建、以賽促教,營造良好工作氛圍。二是機制創先。成立大中小學一體貫通的學校思政課建設委員會,由市委分管領導擔任主任,組織、宣傳、編制、教育、人社、財政、共青團等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擔任小組成員,統籌相關方面資源,全力支持思政課建設。調整優化市教育兩委處室職責,成立思政課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統籌推進全市大中小學思政課建設和思政工作,努力構建相互銜接、上下貫通的思政課建設工作格局。三是保障優先。先后出臺《深化新時代天津學校思想政治教育一體化建設的若干舉措》《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舉措》等文件,成立全市大中小學一體化思政課教學指導委員會,分學段設置分委會,統籌思政課理論研究和教育教學改革指導。按照每年不低于1億元標準,設立思政課建設專項經費,將建設成效納入各區、各學校黨委領導班子考核、黨的建設工作考核和政治巡視范疇,進一步壓緊壓實工作責任,著力推動各項政策措施落地落實。
堅持協同聯動,推進課程改革一體化。一是實施跨學段課程共建。全面推動全市16個區與各高校共建思政課聯合共同體,實現1400所中小學與高校開展思政課共建同研,每年組織市級跨學段主題活動100余場,推動大中小學、市教科院等聯合開展常態化的課程開發、集體備課、教改研究等,積極探索創新一體化思政教育新模式。如,天津大學與天津第四中學聯合開展同課異構備課;天津財經大學與復興小學協同共建,大學教師參與小學課后服務、小學教師走進高校開展研學;天津科技大學與北塘中學聯合開發紅色主題尋訪特色思政課等。二是規范教材建設管理。在全面使用國家統編教材基礎上,組織編寫市本級思政課教輔用書,完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進”教學指導方案》《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學指導方案》《天津市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學銜接教案參考用書》等10余本教輔編寫,供全市各個學段思政課教師使用,進一步豐富拓展教學資源。三是創新推進教學改革。成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教學研究聯盟,建立11個覆蓋大中小學的市級思政課協同創新中心,設立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專項教改課題,鼓勵支持思政課教師跨學段、跨學科開展教學改革研究。組織分學段教學比武,進一步激發教師參與教學改革的積極性、主動性,著力營造奮勇爭先、比學趕超的良好氛圍。四是深化課程思政改革。將參與課程思政建設情況納入大中小學教師基本工作量,推動各高校建設10門“一校一品”思政選修品牌課、100門課程思政精品課程;組織編寫《中小學課程思政知識點系列叢書》,努力推動構建覆蓋大中小學各學段、科學合理、點面結合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
堅持同學同研,推進隊伍建設一體化。一是配齊配強師資力量。嚴格落實高校思政課教師師生比配備,制定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配備標準,建立思政課教師任職資格制度,嚴把新入職思政課教師選聘的政治關、師德關、業務關,讓有理想的人講理想、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二是積極開展全員培訓。落實“六要”標準,構建市、區、校三級思政課教師培訓體系,每年舉辦2期新入職思政課教師崗前培訓、40余場市級思政課教師專項培訓,著力打造一支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思政課教師隊伍。三是不斷強化研學實踐。組織全市大中小學思政課骨干教師參加教育部相關學習培訓,組織思政課教師前往井岡山、延安、浦東等地開展專題學習,進一步提升理論素養和專業技能。四是拓展暢通發展渠道。單設各學段思政課教師職稱類別,并進行單獨評審,激勵引導思政課教師全身心投入思政育人工作。實施市級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政治人才培養工程,每兩年從思政課教師中遴選優秀人才,通過專題培訓、實踐鍛煉、跟蹤培養等方式,著力將思政課教師隊伍打造成領導干部的重要后備力量。
堅持同頻共振,推進課內課外一體化。一是探索創新教學方法。連續7年組織開展學生講思政課活動,5000余名學生先后登上講臺,促進從“我來聽”轉向“我來講”,進一步提高學生思想認識和理論素養。邀請社科專家、先進人物、英雄模范等組建思政理論“教授團”,每年開展巡講200余場,推動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辦好思政課的良好局面。二是積極推進實踐教學。實施高校思政實踐學分和中小學實踐課堂制度,推動社會實踐課內外一體化。集中建設5門新時代思政課實踐教學創新課,掛牌45家實踐教學基地,建成5000余平方米的海河教育園區思政課實訓基地、6000余平方米的學校思政課主題教室,努力構建系統化、規?;膶嵺`教學保障體系。三是強化數字技術應用。建設覆蓋大中小學思政教育的“天津思政云”平臺,組織全市大中小學思政課教師開展線上集體備課,推進思政課程資源共建共享。建成思政課智慧課堂管理系統,將虛擬現實、增強現實、人工智能等技術深度融入思政課教育教學,不斷增強課堂體驗性和沉浸感,在潛移默化中實現入腦入心、培根鑄魂。與人民網聯合策劃“初心映照新時代”全媒體思政課,點擊量超1億人次;在電視臺、電臺等媒體推出《學習時間》《信仰的力量》等欄目,探索構建融媒體思政課資源體系,為推動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