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ite id="l1dx3"></cite>

  • <rt id="l1dx3"></rt>

    <rt id="l1dx3"><optgroup id="l1dx3"></optgroup></rt>
    1.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

      矢志旱區農業高效用水 傾情教學一線立德樹人

      ——記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康紹忠

      2022-09-08 來源:教師司收藏

        從上世紀90年代到今天,懷抱“荒漠變綠洲”的心愿,康紹忠和團隊一干就是30多年。染盡青絲白發,就為一點一滴省下民生的水,就為一句一行教好學生的字。他用腳步丈量出石羊河生態和區域發展的變遷,縈繞在心頭的始終是教書育人和服務一方百姓生活的牽掛……

      ——題記

        一路走來,一份份榮譽和成果記錄著他想方設法節約的一滴滴水和增加的一粒粒糧,也勾畫著這位被農業水利工程專業學生愛戴和贊譽,被石羊河旱區農民稱贊和期盼的康老師。

        他叫康紹忠,2011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水問題研究中心主任。37年來,康紹忠一直從事農業高效用水與水資源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培養了一大批農業高效用水行業的技術骨干,推動了農業水土工程學科的理論發展與技術進步,創建了作物節水調質高效灌溉理論與技術體系和旱區流域尺度面向生態的水資源合理配置與調控模式,成果在我國大面積示范與推廣應用,助力精準扶貧,服務鄉村振興。

        他還發起成立中國農業工程學會農業水土工程專業委員會,創建旱區農業水土工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發起成立中國農業水問題研究中心,創建甘肅武威綠洲農業高效用水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領導建設了“農業高效用水”學科創新引智基地,領導建成了我國第一個農業水土工程國家重點學科。

        扎根西北,傾情澆灌綠色的希望

        1985年,康紹忠第一次在西北內陸干旱區甘肅石羊河流域考察,看到當地到處是荒漠化、鹽堿化的土地,流動的沙丘,枯死的林木。這是因為當地人口增加、中上游水資源開發增加過度、下游地表水資源匱乏而過量開采地下水,導致下游民勤盆地地下水位不斷下降、沙進人退。民勤縣東渠鄉大號三社130多人的村子,村民因無水可用而被迫離鄉,只剩殘垣破壁。

        康紹忠決心一定要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為這里的缺水做點事情,“確保民勤不成為‘第二個羅布泊’”。得益于黨和國家對水資源的重視和保護,在學校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康紹忠從零起步,在這片土地上開始建立實驗站,支撐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工程實施,在全流域推廣節水高效灌溉技術。

        在武威市政府大力推動下,康紹忠帶領團隊系統揭示了流域內13種主要農作物和4種防風固沙植物的耗水規律,提出了玉米、小麥、棉花和溫室蔬菜等作物調虧灌溉與非充分灌溉綜合技術體系,建立了主要作物水肥藥一體化技術模式,創建了流域上、中、下游3種農業高效節水綜合技術集成模式,開發了流域尺度面向生態的水資源合理配置與調控技術,使全流域450多萬畝農田的灌溉水利用率從49.7%提高到54.5%,單方凈灌溉水產糧數由1.21kg/m3提高到1.42kg/m3。實現了流域整體節水、糧食增產、農民增益和生態環境改善等多個目標的統一,石羊河流域下游地下水位明顯回升,民勤縣青土湖終于在2010年再現“碧波蕩漾、野鴨成群、水草豐美”的生機景象。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農業高效節水技術在甘肅、山西、陜西、新疆、寧夏、河北、北京、內蒙古等地推廣應用,年節水10多億立方米,社會經濟與生態效益顯著。

        康紹忠帶領師生團隊在西北開展了大量長期野外定位科學觀測研究。他常常為了獲取準確可靠的試驗資料一干就是連續十幾個小時,時常冒著高溫、頂著烈日觀測,汗水濕透了衣服,蚊蟲不停叮咬,也沒時間顧及??柿?,喝幾口白開水;餓了,啃幾口自帶的干糧。37年來,他扎根西北,面向全國節水農業,踏遍了甘肅、新疆、陜西、山西、河北、內蒙古、寧夏、山東、青海、北京、天津等缺水地區,默默為我國節水農業研究和干旱半干旱地區農業發展作貢獻。他牽頭提出的“關于京津冀一體化背景下地下水嚴重超采區發展適水農業的建議”得到中央領導批示,在華北地區節水限采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立德樹人,悉心培育知農愛農新型人才

        康紹忠一直堅守在教書育人一線,兢兢業業,對學生傾注著父母般的愛。他言傳身教,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科學精神的培養,在工作和生活中為學生樹立了榜樣。他悉心指導,因材施教,努力使每一名學生的潛質都得以充分展現。他在立德樹人方面的做法被收入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組編,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研究生導師立德樹人案例匯編》。

        他先后組織全國農業工程一級學科研究生教育發展戰略研究和核心課程建設,發起組織全國農業工程類專業青年教師講課競賽和全國農業水利工程及相關專業大學生創新設計大賽,組織農業工程類專業本科教育發展戰略研究以及課程體系建設。他積極推進教育教學改革,面向國際學科發展和行業需求變化,倡導及時修編本科和研究生人才培養計劃,調整課程設置。他積極主編農業水利工程專業核心課程教材《農業水利學》,將前沿知識和高新技術及時融入教材,不斷夯實學科和專業基礎。他十分注重課程教研,大力推動專業虛擬教研室建設。他傾心打造出本科核心素質課《中國水問題與科學應對》,帶領教學名師團隊集體備課、反復論證,精雕細琢,在課堂引領和實踐指導中激發學生對水利類專業的興趣,提升“三全育人”實效。

        康紹忠堅持踐行“四有”好老師的要求,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他先后指導碩士生78人、博士生76人,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11門課程,培養的研究生獲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獎2人、提名獎1人,42人已晉升為教授(研究員、教授級高工)。

        他注重研究國際學科發展趨勢和行業需求變化,積極倡導調整專業課程設置,增加水信息水管理、水生態水環境、水經濟與水文化等課程內容,不斷完善核心課程大綱;為增強課程育人實效,積極探索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通過組織水利工程現場的《春天的課堂》和課堂辯論賽等多種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教學質量;主持完成的“創建農業水土工程新學科,面向旱區節水農業培養高層次人才”和“突出農工交融的農業院校水利工程卓越人才培養體系創建與實踐”成果獲2項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為培養出更多具有“三農”情懷的優秀人才,他創建了將野外實驗站-示范基地-田間學校-科技農戶-德育基地綜合集成的“五鏈環”一流野外綜合實訓平臺,創新并實踐了“四融合”高素質人才培養的“8858”模式,促進了研究生科技創新與組織管理能力的融合、洞察國際學術前沿與扎根大地能力的融合、掌握多學科知識與解決復雜問題能力的融合、培養精湛專業技能與家國情懷的融合,鍛煉嚴謹治學態度,培養敏銳洞察能力,塑造系統綜合視野,錘煉高尚精神品德,成果獲“第三屆中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學會研究生教育成果獎”唯一的特等獎。他入選2018年度全國唯一的研究生教育質量人物。

        不忘初心,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

        康紹忠作為一名普通共產黨員、“黨建、學術”雙帶頭人,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作用,以黨建引領“三全育人”生根結果。他連續多年擔任本科生班主任并聯系指導研究生黨支部,注重對青年師生的幫扶和引領,多次組織各類“學思踐悟”交流活動,既對青年教師和學生嚴格要求,又在學習生活上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深受師生愛戴。在他的帶動下,野外綜合實訓平臺發展成為高校重要的“雙一流”建設思想政治教育綜合實踐基地,形成了“教職工—研究生—本科生”協同發展“引航1+1+1”育人新模式,發揮對其他野外基地特色育人工作的示范輻射作用。他所在教工黨支部和聯系指導的研究生黨支部先后入選教育部“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樣板支部”。他心系西北貧困地區教育,牽線臺灣嘉隆事業有限公司捐資建設了8所希望小學,大大改善了當地小學辦學條件,而且為貧困生捐資助學,努力為當地鄉村振興作貢獻。

        他帶領石羊河實驗站臨時黨支部師生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指示批示和回信精神,積極開展主題黨日活動,以課程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他帶領師生打心底里銘刻強農興農責任擔當,學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弄通專業知識,做實“艱苦奮斗、團結協作、勇于創新、追求卓越”的石羊河精神,走出高質量節水發展新路,持之以恒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更好造福人民。

        他編撰《石羊河印記(第一輯)》,凝聚石羊河實驗站知農愛農文化精神,傳承中國農大的紅色基因和辦學傳統,形成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生動力,“石羊河印記”也已成為學?!拔幕恕钡慕浀淦放?。他在石羊河實驗站探索實踐的基層黨建工作經驗先后被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20余家媒體宣傳報道。

        精準扶貧,助力鄉村振興綠色發展

        康紹忠以“解決三農問題”“還西北旱區一片綠洲”為己任,希望通過自己的研究,改變人們的用水觀念,提高大家的節水意識。在積極開展科技成果轉化的基礎上,通過校地合作,他在甘肅石羊河流域創建了15所農民田間節水學校,將課堂搬到田間地頭,通過農民參與式田間試驗、技術觀摩和示范培訓,探索和實施可行的節水高效綠色增產技術;舉辦多次實驗站農民開放日,邀請田間節水學校的學員和科技農戶到實驗站觀摩,讓農民了解實驗站的科研成果,讓研究人員知道農民的實際需求;建設6個節水技術示范基地,重點示范推廣所研究的高效節水節肥技術模式和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通過技術培訓和現場觀摩相結合的形式對當地農業、水利技術人員和農民進行示范推廣,高效節水節肥技術在當地普遍應用,使“節水優質高效綠色農業”的理念深入人心。

        他深入西北旱區生產一線,到22個鄉鎮入村入戶宣傳節水節肥技術,舉辦19期農業節水、作物水肥一體化技術應用培訓班,積極開展農技科普服務,助力精準扶貧,服務鄉村振興和綠色發展。

        為了幫助農民脫貧致富,針對石羊河流域重點治理中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壓縮作物種植面積和發展高附加值溫室種植的需求,他幫助種植戶推廣應用以節水高效滴灌為重點的溫室作物節水調質高效新技術,不僅節省了水量,還改善了品質,提高了農民的收益。同時,通過創新節水技術示范推廣模式,提高了基層技術人員的業務水平和農民節約用水、科學用水的積極性,促進了流域農業生產方式由廣種薄收、大水漫灌向以水定地、以水定種、按作物需水要求精量用水的轉變,為促進石羊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

        這里有旱,這里流汗。如今,康紹忠作為一名有37年黨齡的老共產黨員,不忘初心,把更多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最熱愛的農業水利教育和科研事業中,依然奔波在農業水土工程領域教學研究的最前沿和西北干旱區偏僻艱苦地區生產第一線,從校園三尺講臺到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到黑河流域,沿著“一帶一路”,又在新疆南疆阿拉爾開辟了新的戰場,用“好老師”辛勤的汗水,堅持不懈在祖國大西北這片干渴的土地上澆灌出更多綠色的希望!

      (責任編輯:曹建)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

      辽宁快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