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培訓干貨滿滿。尤其是關于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識別與處置,讓我明白了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口頭說說,也不是每周一節班會課就能實現的,需要在日常生活實踐中潛移默化培養?!闭憬刂菔兴男W教師胡碧純由衷地說。她口中的培訓就是教育部在國家智慧教育平臺開設的“暑期教師研修”專題。
今年7月,教育部會同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協,首次面向全國各級各類學校教師開展研修活動,為教師“充電”。日前,教育部舉行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暑期教師研修”專題結業儀式,總結工作成效與經驗做法。結業儀式上對暑期教師研修工作進行了總結,指出依托國家智慧教育平臺開展暑期教師研修是數字時代提升教師能力素質的重要途徑,是創新教師教育模式、探索構建現代化教師教育體系的重要實踐,是應用數字化手段助推優質教育資源均衡配置的積極探索。
40多天的研修,教師從中收獲了什么?這樣的研修是否會形成常態化機制,會給以后的教師培訓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拉開了智慧研修的序幕
2022年初,教育部啟動“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升級。
3月,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正式上線。
7月,實施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暑期教師研修”專題學習活動。
“用了僅僅半年時間,就建成了集技術、資源、大數據管理于一體的教師發展平臺?!弊鳛橥苿诱吆腕w驗者,河南省教育廳教師教育處的李社亮沒想到的是國家教育數字化建設的步伐如此之快。
作為教育大省、教師大省,河南有85萬余名教師參加了“暑期教師研修”專題項目,李社亮在與教師一起學習體驗的過程中發現,“暑期教師研修”專題等于把“國培計劃”的好課程、好項目搬到線上,“從某種意義上,這是建立了教師培訓高質量發展的國家標準,提升了教師教育數字治理效能,推動了教師培訓的數字化轉型”。
國家隊一出手,便知有沒有,一節節好課的背后少不了精彩的課程設計。
記者從教育部教師工作司了解到,為做好專題課程設置和學習資源建設,教師工作司組織專家按照“通識+學科”的思路,針對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設置了“7+1”門課程,其中“7”為通識課程,聚焦教師核心素養,各學段基本一致,設置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師德典型引領、新時代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心理健康問題的識別與處置、與家長有效溝通、全國科學教育暑期學校、影視中的“國之大者”等課程?!?”為學科教學課程,主要聚焦不同學段教師普遍關注的學科教學中的重難點,提供差異化課程,其中基礎教育階段設置義務教育新課標解讀課程,職業教育階段設置貫徹落實職業教育法課程,高等教育階段設置新工科、新文科、新農科、新醫科“四新”建設課程。
課程設計好了,誰來講?優質資源是教師發展項目高質量實施的核心,沒有名師、名家、名校、名課程資源,不論對于一個教師發展項目還是對于教師個人專業發展來講,都將是無米之炊。讓吉林省磐石市教師進修學校教師李德勝驚喜的是,“暑期教師研修”專題提供了普通教師可能一輩子也接觸不到的名師名家專題講座,讓不管是位居城市的城鎮教師,還是地處深山的村小教師,都能隨時隨地、按需獲取優質的學習資源。
“2022年暑假對全國教師來說,是有史以來最特別的假期之一,這次研修為新時代教師培訓工作拉開了智慧研修的序幕,對未來教師培訓工作必將產生‘變革性’影響?!崩畹聞僬f。
推進每一個教師自主學習
有了好的課程,好的資源,教師愿意學嗎?能學進去嗎?
這也是設計者一直以來最擔心的事情。
40多天時間過去了,教師學習熱情的高漲出乎大家的意料。
據統計,截至8月31日24時,共有1300多萬教師在專題進行注冊學習,約占全國各級各類專任教師數的71.2%。專題頁面累計訪問次數13億次。北京、寧夏、浙江、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西藏、上海、天津、貴州等地教師注冊人數均在90%以上,人均學時數在9.7以上。抖音、小紅書等短視頻平臺和今日頭條等自媒體平臺都有教師自發制作的相關內容,分享學習感受,介紹學習使用方法等。
“充分激發教師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鼓勵引導教師參與暑期教師研修。要力戒形式主義,不強制要求教師參與?!睂n}正式啟動前,教育部辦公廳專門下發關于開展2022年暑期教師研修的通知,強調“力戒形式主義”。
記者了解到,“暑期教師研修”專題提供了2258條資源,教師在每門課程中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選擇。在學習時間方面,教師可以在暑期靈活選擇時間進行學習。為了將專題學習與教師的終身發展結合起來,教師實名注冊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并將信息與全國教師管理信息系統對接,參加專題學習總計可以獲得10個培訓學時,由各地按照規定計入教師5年360培訓學時。如此與各地組織的教師培訓銜接起來,與各類教師暑期培訓整體規劃、統籌部署,減輕教師負擔。
以同濟大學為例,8月18日至21日,同濟大學舉辦了“新進教師培訓班”,將暑期研修內容納入培訓班學習體系,并將修滿指定10個學時作為結業的必備條件之一,要求新教師必須完成10個認定學時加2個自選學時。同時,為了鼓勵新教師在12個學時的基礎上多選擇課程學習,在結業考核方式上允許學員用12個學時以上的暑期研修成績折入總成績,可代替部分因公無法出席的線下學習課程。
不僅如此,為了調動教師學習興趣,平臺的資源呈現形式可謂豐富多彩。從紀錄片《中國》、電視劇《跨過鴨綠江》、專題片《致敬英雄》等革命、歷史題材影視作品,到“科學教育暑期學?!辈コ龅目茖W教育講座,都深受教師歡迎。7月29日,院士講座在專題播出首日,觀看人數逾100萬。
“看了《跨過鴨綠江》《中國》,心里特別激動,要播撒陽光到別人的心中,首先自己心中要有陽光。作為教師的我,要做的是繼承那些‘國之大者’的精神,做播撒陽光的人?!焙D鲜『?谑协偵降诰判W教師周乃法的話成為很多參訓教師的心聲。
實現教師暑期研修常態化
9月,開學季。
北京西城區的17973名一線教師已經全部完成了暑期研修認定的10個學時研修任務,以全新的面貌出現在了學生面前。
“許多教師已將學習內容融入新一年的教案中,創新教學方式,還有教師將目光聚焦到‘作業設計’和‘考試評價’改革上,重新設計‘教-學-評’一體化體系……教師教學能力的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深化,也必將印證暑期教師全員研修工作的深遠意義?!北本┦形鞒菂^教委主任王攀說。
雖然暑期研修結束了,但培訓的效果正在進一步放大。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門和學校將教師暑期研修與智慧教育平臺資源融合,進一步挖掘并運用好平臺各類資源。上海市師資培訓中心教育技術研究部主任張懷浩告訴記者,崇明區從提升研修深度角度出發圍繞本次研修開展案例征集活動,鼓勵教師在研修過程中結合自身教學經驗重點選擇1—2個專題進行深入學習與反思,教師在學習了家庭教育法之后普遍認為學習很系統,開拓了家庭教育方法的新思路。寶山區則在平臺“教師研修”板塊有了新發現,將該板塊通識研修課程《目標、活動與評價:課堂有效設計問題探討與解決方案》作為該區見習教師的必修課程。
寧夏教育廳把每名教師年度24學時的思政和師德師風培訓任務調整為以平臺資源線上學習為主,把平臺《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納入暑期“全區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自治區級培訓班”課程方案,發揮平臺資源優質性、權威性、先導性作用,進一步深化了培訓效果。
“我們要把專家講解的各種方法、技術、經驗運用到日常教育教學中,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習慣?!边|寧省開原市民主教育集團教師周時宇通過專題學習更堅定了用沙盤和卡牌等方法打開學生心門的信心,“這次培訓幫助我重新認識了學生、認識了自己、認識了教育”。
一次培訓,終身受益。如何讓暑期教師研修的效應進一步輻射到更廣闊的人群?答案是實現教師暑期研修常態化。
記者了解到,接下來教育部將不斷總結完善、形成機制,每年通過國家智慧教育平臺組織開展教師暑期專題培訓。同時支持和鼓勵各地特別是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探索應用國家智慧教育平臺資源組織開展教師培訓的模式機制,為教師自主學習、持續發展提供服務,讓更多教師成為數字化學習的實踐者。(本報記者 康麗)
版權所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務
京ICP備10028400號-1 京公網安備11010202007625號 網站標識碼:bm05000001